早上起床突然發現面部麻痺或口面歪斜不受控制,可能會擔心自己是否中風,但除了中風,俗稱面癱的貝爾氏麻痹症亦會出現類似症狀。雖然面癱不會有生命危險,但如果不及時治療有可能會遺留後遺症。本文將由中醫講解貝爾氏麻痹症(面癱)的原因、症狀及中醫的針灸等治療方法。
甚麼是貝爾氏麻痹症(面癱)?
貝爾氏麻痹症是屬於面部神經麻痹的一種,面部神經是腦部第七對神經,主要負責控制臉部肌肉活動,當面神經發炎引起水腫,導致神經受壓而出現面部肌肉癱瘓,造成一側口角及臉部歪斜和影響眼睛的開合,即是日常俗稱的「面癱」。面癱可以發生於任何年齡階段,較易發生於秋冬天氣較寒冷的季節。
貝爾氏麻痹症(面部麻痹)的原因
貝爾氏麻痹症(面癱)的原因目前不是十分明確,西醫一般認為可能受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反應異常引起面神經發炎所致。以下人士比較容易患上此疾病:
貝爾氏麻痺症的常見症狀
一般會有以下症狀:
- 面部肌肉麻痺
- 眼睛不能完全閉合,流淚,眼乾
- 額紋消失,不能皺眉、抬眉
- 鼻唇溝變淺或消失
- 一側面部、嘴角下垂歪斜
- 鼓腮漏氣
- 飲水易沿嘴角外流
- 味覺異常甚至失去味覺
- 耳內或耳後位置疼痛
貝爾氏麻痺症的發展過程
急性期(第1週) | 面癱通常起病急驟,多數會在早上起床後刷牙洗面時發現,並在1-3天內症狀達致頂峰,一個星期後症狀會趨於穩定。 |
靜止期(第2-3週) | 病情趨於穩定,症狀一般不會再加重。 |
恢復期(第1-3個月) | 病情較輕的可以逐漸自行恢復,如有適當地治療,大部分患者可以在3個月內恢復正常 |
後遺症期(3個月後) | 如果治療不及時或嚴重的患者,可能3個月後或半年後仍未能完全康復,部份患者可能會留有眼睛不能完全閉合、嘴角歪斜、面部麻痹的後遺症。 |
中醫會如何治療貝爾氏麻痺症?
中醫認為面部麻痺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本身正氣不足、脈絡空虛,風寒之邪乘虛侵襲面部經絡所致。患者多有休息不足、操勞過度或久病體弱等因素,以致氣血不足,經脈失養,再受風寒侵襲,如頭面部吹風受寒,令氣血凝滯不行,導致肌肉弛緩不收而發病。在治療時可以採用針灸及中藥並用的方法,特別是急性期為治療的黃金時間,及早進行治療,可以防止神經嚴重受損,恢復所需的時間會愈短,痊癒率也愈高。
針灸治療面癱
針灸為治療貝爾氏麻痺症的主要方法,常取用頭面近部穴位如陽白、攢竹、顴膠、下關、頰車、地倉、迎香、翳風等穴位,並配合四肢穴位如合谷、足三里等調和氣血。但需注意在急性期時面部穴位宜淺刺,手法宜輕,可以每日或隔日針灸1次,一般不選用電針治療。急性期過後,針刺手法可逐漸加重,每週針灸2-3次,並可以配合電針和面部閃罐治療。
中藥治療面癱
除針灸外,臨床上可配合辨證用藥,因為風邪侵襲是主要原因,所以袪風通絡為主要的用藥原則。急性期時,多用祛風散寒通絡的中藥疏散外邪;靜止期時佐以行氣活血的中藥;恢復期及後遺症期則需加入補氣養血的中藥。常用中藥如白附子、僵蠶、全蠍、 防風、葛根、桂枝、白芍、川芎、黃芪、雞血藤、當歸等可辨證選用。
如何護理貝爾氏麻痺症?
中醫著重調理身體的觀念,近年成為了不少人在治療和康復時的新選擇。根據香港政府的統計,2021年到中醫診所求診的人數便高達128萬,足足較2015年上升了16%^。中醫在現代醫學的角色日益重要,因此,在比較不同醫療保險的保障範圍時,是否涵蓋中醫治療就顯得格外重要。
富衛人壽的「尊衛您醫療計劃」(FWD vPrime)※是獲政府認可的自願醫保計劃,計劃全數保障※※一系列住院及手術費用,每年保障限額高達1,250萬港元,不設終身保障限額,更就出院/日間手術後90日內的中醫治療提供最多15次跟進門診,每次賠償限額為600港元,以及提供中風復康治療的中風輔助保障#,賠償每保單年度最多30次(限每日1次)專科醫生及中醫師的診症及治療費用,每次賠償限額為1,000港元(限每日1次),每次事故最多100,000港元,讓您可以選擇尋求專業的中醫治療。另外,投保自願醫保還可享每年免稅額高達8,000港元!##
另外,一份住院現金保險能在您不幸入院時提供現金保障,減輕住院期間損失的工作收入。「樂衛您保費回贈住院保障計劃」(FWD Healthy Plus)**專為提供住院現金保障而設,在保單生效期間,若因疾病或意外受傷而住院,不論您實際的住院開支如何,都能獲得每日住院現金權益***、+,可視為住院期間的收入。計劃亦可自選附加12個月門診醫療服務++(包括10次的中醫門診)。不論曾否索償,保單期滿時可獲高達108%@總已繳保費@@回贈!
全數保障一系列住院及手術費用
- 不設終身保障限額
多達6個自付費選項
- 獲得10Life「5星級」自願醫保(半私家房)及「5星級」Top-Up 醫療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