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教人聞「風」喪膽之處,除了在於它是香港第四大常見死因1外,亦因為腦中風大多為突發性。無論屬缺血性還是出血性,都有機會在短期內快速變化,為此,在症狀發生之初已及早診斷,並把握黃金期進行治療及復康,對提升存活率非常重要。如何快速評估?所謂的「黃金期」是甚麼?進行甚麼復康治療,才有效讓患者回到昔日的生活水平?以下為大家逐步解答。
如何診斷腦中風?
腦中風的症狀有機會影響患者的活動能力、視覺、言語、感覺或意識,程度有大有小,但都有機會令患者無法清楚表達狀況,此時,身旁的人士就成為重要的好幫手。美國辛辛那提大學在訓練救護員時,會應用「辛辛那提中風指標」(Cincinnati Prehospital Stroke Scale)2,而香港中風基金會就將之變化成「談笑用兵」四口訣3,以在最短的時間,協助進行病況評估。
- 「談」(Speech):在談話時有否出現口齒不清、表達有困難的狀況
- 「笑」(Face):露齒笑時,臉部兩邊肌肉有否歪斜,是否對稱
- 「用」(Arm):將雙臂舉起至與身體呈90度,觀察會否一邊無力、麻痺、或不聽使喚
- 「兵」(Time):當以上其中一種症狀出現時,請即致電999召喚救兵
患者送院後,醫生將會先監察患者血壓、血糖和血脂水平,檢視病歷及作臨床檢查後,會考慮是否需要作進一步檢查,包括較仔細的影像檢查,例如腦神經血管電腦斷層掃描、磁力共振掃描或超聲波造影等。
腦中風的黃金治療期
腦中風症狀出現後,代表腦內每分鐘有190萬個腦細胞會因突然缺氧而壞死4,速度之高,能令患者在短期內出現無可逆轉的嚴重殘障,甚至導致死亡。若要提升存活率,必須把握發病後3小時的黃金期,特別是當患上的腦中風為缺血性,即腦血管栓塞,就必需在4.5小時內注射溶血針,才有效疏通被堵塞的血管,並減低中風後遺症。
腦中風的治療方法及存活率
此外,針對不同種類的腦中風亦有不同治療方法:
種類 | 治療方法 | 存活率 |
---|---|---|
缺血性中風 | 1. 靜脈溶栓藥物注射(溶血針)
2. 導管取栓術(通血管手術)
| 較高 |
出血性中風 | 手術治療
| 較低 |
腦中風的黃金康復期
經歷腦中風創傷,患者腦部不同範圍的損傷,將帶來不同程度的運動、吞嚥、言語、認知等障礙,亦會打擊到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其實腦中風後首3個月正是康復的黃金期,只要根據醫生建議,在身體機能、思維及工作技能等接受全面的復康治療,即可以提升功能恢復進程,亦避免其後出現不能逆轉的退化問題,例如肢體關節僵硬或變形等;亦可配合臨床心理學家或輔導員的支援等,讓患者在身心上都得以恢復健康。
1. 物理治療
- 針對四肢的活動
- 提升協調能力
2. 職業治療
- 訓練認知能力,如記憶力、對外界的反應
- 按病人需要設計或挑選輔助器材,以提升其生活上的獨立自主程度
3. 言語治療
- 着重口腔各部分肌肉訓練
- 改善說話不清及吞嚥困難等問題


腦中風雖然有機會為患者帶來長遠的影響,但只要在病發時及早送院,把握黃金治療期接受適當治療,並在首3個月積極進行復康療程,就能將後遺影響減至最低。更重要是,患者需確認腦中風的風險因素,從而預防二次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