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衛生署數據統計,在2020年,因心臟病引致的死亡個案高達6561宗1。對年輕人而言,身體正處於黃金時期,有可能持著年輕的「本錢」去日夜顛倒或大吃大喝,不知不覺啟動了冠心病這顆計時炸彈。
近年冠心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在各類心臟病中,冠心病的死亡人數遠超其他心臟病1,而且更有年輕化的趨勢。隨生活習慣、飲食方式及年齡漸長,心血管疾病風險已不知不覺走近身邊,到底您對冠心病的認識有多深?什麼是心臟病病徵?危疾醫療保又會如何保障您?
冠心病為心臟病的一種,心臟每日跳動將血液經血管輸送到全身各個器官,為了維持這樣高強度的運作,心臟會透過冠狀動脈來供應心臟所需氧氣跟養分,當這條重要的血管因脂肪積聚堵塞而收窄或硬化,便會減少心臟的血流,繼而心肌受損,形成冠心病。
冠心病易引發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若大範圍心肌功能受損,心跳便會不正常,有些情況更會造成心跳完全停止導致死亡。所以對冠心病的認知不應止於預防和治療,更需要認識如何從年輕階段做好準備,將患上的可能性減至最低。
冠心病愈趨年輕化的成因與現代都市人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例如處於事業奮鬥階段,漫長的工作時間容易造成缺乏運動、高脂肪飲食及精神壓力等;再者吸煙、肥胖、高血壓、高膽固醇及家族性遺傳等因素亦更容易誘發為冠心病患者3。
冠心病是經過多年而慢慢形成,大概百分之十的患者並沒有冠心病前兆或冠心病症狀1。例如運動時出現的氣促和胸口悶痛,可能不而為然,其實有機會為心臟血管阻塞的警號,嚴重者更會出現頭暈、心絞痛(胸痛)或心臟病突發的症狀,所以若發現以下冠心病症狀就要多加留神:
雖然慢性冠心病沒有即時的生命危險,但若果間中出現以上冠心病症狀也不要放下警覺,懷疑患上冠心病就要立即求醫檢測,醫生會詢問患者的心臟病病徵及進行心臟病檢查,判斷是否得了冠心病,包括:
如懷疑有心臟問題,可考慮先進行全面心臟檢查,繼而由醫生轉介作進一步核實進階檢查。但這個時候屬於檢查階段,還沒有開始治療,便已需要支付相關的心臟病檢查費用,如冠狀動脈造影等較進階的心臟檢查項目,市面上的身體檢查計劃,包括靜臥心電圖、三高檢查、冠狀動脈鈣化、造影及心血管超聲波等費用約一萬港元或以上。如能及早察覺,預防勝於治療,尤做好規避風險,才可應對疾病帶來的經濟負擔。
長輩聚會上不難聽到「通波仔」及「搭橋」等冠心病手術俗稱,冠心病着重早期的治療,目前冠心病治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介入治療和外科搭橋手術 三種3:
冠心病藥物治療主要包括抗缺血治療、抗血栓治療、延緩冠狀動脈血管病變進展或逆轉病變治療、改善心功能和防治其它缺血相關併發症治療等。
醫生會處方抗血小板藥,如阿士匹靈,用作護心,預防心肌梗塞的情況;同時也會處方降膽固醇藥物,減慢動脈粥樣硬化的機會;亦有機會服用處方心臟藥物,以降低心臟負荷,控制冠心病患者的病況。服用藥物前必須諮詢醫生意見,並細閱藥物的說明書。
即大眾所認知的「通波仔」手術治療,利用導管技術將氣囊連同冠狀動脈支架放進閉塞的心臟血管。進入後氣囊將會在血管中張開,撐開血管提高血流,並以冠狀動脈血管支架維持血管通道。現時私家醫院「通波仔」手術所需大概10-30多萬港元,而政府醫院的「通波仔」手術因需要收取氣囊及支架等消耗物資,亦大約需要4-8萬港元不等的通波仔費用5。
俗稱「搭橋」,簡單而言即從患者自身其他部位如胸腔或腿部等血管,為心臟供血開闢一條新的橋作繞道,繞過狹窄的冠狀動脈,確保心臟供血更充足。由於搭橋手術屬於大規模的手術,入侵性高,傷口復原及留院所需時間亦較長。
隨著醫療日益方式進步,先進醫學儀器和新型手術器材,有許多新的醫療技術可以減緩疾病的惡化,但醫療的價錢也在逐漸提升。上述所提及患上冠心病一系列花費:檢查費、治療費、手術費、連同住院費,已經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冠心病屬於重大疾病,不僅需要前期冠心病治療,更需要後期調養。加上冠心病患者有很多術後開支,比如患病之後,很長時間一段時間沒有辦法繼續正常工作,失去收入,而且養病和保健花費的時間遠比治療期間漫長,需要額外的康復費、保健品費,會為患者及家人帶來一定的經濟負擔。
為了保障兩方面的需要,富衛全新推出自主揀危疾保障計劃6,針對癌症、急性心肌梗塞和中風「三大疾病」,而自主揀二合一計劃7 (即自主揀危疾保障計劃並自選加配危疾權益8及額外醫療保障9), 在取得癌症、急性心肌梗塞﹑中風此三大疾病的賠償後, 可以在首次確診此三大疾病後兩年內,當合資格費用達到規定金額後,您可以額外實報實銷的形式獲得其後該三大疾病所產生的合資格費用之賠償,受最高賠償限額所限。 計劃更涵蓋特定器官之原位癌及特定器官之早期癌症,例如乳癌﹑前列腺癌﹑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等等。當您確診受保的疾病,可以獲得一筆過的賠償,助您應對因無法工作帶來的財政壓力。若三大疾病的醫療支出超出指定限額,更可獲到額外的醫療賠償金額,與您一起對抗三大疾病。
立即了解詳情,只需回答兩個簡單的問題,最快30分鐘已可獲得危疾醫療雙重保障。
相關文章:
備註: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不能詮釋為在香港以外提供或出售或遊說購買任何保險產品。市場上不同保險產品的保障範圍、條款及細則、不保事項和產品風險各有不同,除了在投保前瞭解清楚自身需要和負擔能力外,還要仔細閱讀保單檔以清楚瞭解保障內容及條款和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富衛金融有限公司、富衛人壽保險(百慕達)有限公司(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及其聯繫公司或各自的董事或雇員並不就資料的準確性、完整性或是適合任何特定用途,作出任何明示或默示的說明、陳述或保證。對於在任何因使用或依賴此文章引致的後果,富衛金融有限公司、富衛人壽保險(百慕達)有限公司(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及其聯繫公司或各自的董事或雇員概不負責並無須負上法律責任(包括第三者責任)。使用者應自行評估此文文章內容所載的全部資料或尋求獨立的專家意見。
有關保障權益及不保事項的詳細資料,請參閱產品小冊子及保單條款。
刊載於本網站的內容及資料經第三方醫療資訊供應商的專業認可。富衛金融有限公司(「富衛」)對資料之準確性概不負責。上述所有資料及分析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會被考慮為專業意見、建議、要約或遊說,因此不應據之作為投保決定。
注意:本網站之資料僅作參考用途,不應視作內容提及的任何產品或投資之建議或要約。富衛保留權利隨時更改及修改本網站載列之意見及資料,而毋須發出任何預先通知。如對醫學相關資料有任何問題,建議向適當的專業人士(如醫生或執業精神科醫生等)尋求獨立意見。富衛明確表明概不因他人使用或詮釋本網站載列的資料而承擔任何責任。相關保險計劃由富衛承保,並受保單相關的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參閱相關產品小冊子及保單條款的條款及細則。投保相關產品需經銷售和核保程序及規定,如有任何問題或疑問,可聯絡您的理財顧問或致電我們24小時服務熱線 3123-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