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身體痛症
    目錄
    李穎怡 物理治療師
    醫結網絡診所的物理治療師,理工大學物理治療系畢業,已修讀肌內效貼布證書和神經動能療法(第一級) 證書。現為香港空手道初級代表隊成員,能結合運動及物理治療的知識,為病人設計簡單有效的訓練計畫。
    讀者好感度(滿分5星)
    4.2
    按此評分
    emptyStaremptyStaremptyStaremptyStaremptyStar
    分享文章

    骨折的風險其實並不限於運動,甚至日常生活行路都有機會因跌倒受傷而造成骨折。據香港醫學雜誌於2016-2020年做的統計顯示每年每10萬人中有約400宗骨折個案1,骨折受傷風險不容忽視。骨折(英文:Bone fracture)是指骨承受的外力過大,出現變形或斷裂的情況。當中以髖骨骨折最為普遍。長者出現髖骨骨折後於2年內的死亡率達11.2%2,所以絕對不能忽略骨折後的復康。

    骨折的成因

    除了跌倒外,還有很多原因造成骨折:

    外力撞擊

    當骨頭受到猛烈撞擊超越其強度,常見於跌倒或車禍

    間接受力

    因承受壓力而出現骨折,受力點並非骨折的地方,如扭傷腳踝出現的腓骨骨裂或手按地而出現鎖骨骨裂

    肌肉猛裂收縮

    肌肉收縮力量過大,造成骨頭斷裂

    疲勞性骨折

    因長期重覆的動作,重覆輕度創傷

    病理性骨折

    其他原因令骨頭強度低,如癌症

    骨折的種類

    骨折的分類主要為開放性骨折、閉合性骨折和粉碎性骨折:

    開放性骨折(複雜性骨折)

    骨折部位附近皮膚及軟組織因受傷撕裂,令斷骨外露,感染風險較高

    閉合性骨折(簡單性骨折)

    骨折部位皮膚結構完整,未有外露斷骨,感染風險較低

    粉碎性骨折(完全性骨折)

    骨折處碎開3塊或以上,穩定性較低。

    骨折的症狀

    輕微的骨折沒有明顯的症狀,較難發現。以下是骨折患處的症狀:

    • 疼痛(尤其在活動、施力和受壓的時候)
    • 腫脹
    • 瘀傷/瘀斑
    • 變形
    • 周圍的神經和動靜脈有壓逼感
    • 肢體畸形
    • 骨磨擦的感覺

    患嚴重骨折而骨折處在盆骨、肋骨等接近內臟或血管的地方,則有機會因內出血而出現以下症狀:

    • 臉色蒼白
    • 發冷
    • 噁心
    • 輕微頭痛
    • 發燒或休克

    骨折的診斷方法

    單憑症狀或理學測試難以判斷傷患是否涉及骨折,是否涉及骨折的治療方案大有出入,所以在意外受跌傷或撞傷後出現劇痛或傷肢無法受力的話,進行放射診斷檢查方為上策。以下為不同診斷方法的用處:

    X光

    照X光可檢查一般骨折的位置、種類和程度。

    電腦掃描(CT Scan)

    可作更精準的檢查,提供橫切面影像。多用於檢查較複雜的骨折或X光未能發現的骨折或骨裂,例如因肌肉猛烈收縮而成髮絲般幼細的骨折。因此,部分X光檢查結果正常但痛楚持續的患者會被轉介進行電腦掃描檢查

    注意事項:在懷疑出現骨折時,不要自行移動傷肢和還原傷肢,以免加劇傷勢。

    骨折後會出現的問題

    • 延遲性骨癒合(delayed bone union)
    • 骨不癒合(bone nonunion)
    • 關節僵硬
    • 肌肉過緊或酸痛
    • 鄰近關節活動幅度減少:骨折後需要固定一段時間以協助癒合,但同時其他關節需保持活動,活動不足容易出現僵硬的情況。例如前臂橈骨骨折的患者容易出現肩周炎的情況。

    骨折的治療與復康

    骨折的治療方法主要取決於骨折有否移位或插穿皮膚和骨的完整性而定。沒有移位的閉合性骨折會選擇進行閉合式復位治療,使用外固定方法如打石膏等。出現移位、完整度低或粉碎性的骨折的患者需接受手術以進行開放式復位治療和內固定術。內固定術指通過手術放入植入物,(如金屬骨釘、骨板、連接桿和骨針),以固定斷骨促進癒合。接受過手術內固定的患者可以採用早期活動(early mobilization)的方式,提早開始訓練。

    骨折的復康進程取決於治療的方法,一般分為三個階段。下表將簡介各階段的目標:

    階段

    目標

    相應治療

    發炎期(inflammatory phase)

    骨折後首幾天,主要以減輕不適為重點

    • 抬高傷肢以減少腫脹
    • 冰敷以舒緩不適
    • 活動幅度訓練:指保持其他關節的活動幅度,例如手前臂骨折接受固定後,仍需進行手指屈伸以保持活動幅度
    • 運用電療儀器協助止痛及促進復元,包括透皮電刺激、干擾波、超聲波和磁療

    增生期(proliferative phase)

    骨痂形成(callus formation)及

    鞏固(consolidation)時,便可以開始復康訓練

    • 等長收縮肌肉訓練
    • 下肢骨折的患者可運用輔助步行工具展開步行訓練,步行的負重力量需依據醫生指示,詳情可向你的醫生或物理治療師理解

    重塑期(remodelling phase)

    逐漸恢復正常活動

    • 強化運動:在重塑期,骨骼已有足夠強度,可循序漸進地進行適量的阻力運動,已增加肌肉力量
    • 訓練平衡、協調能力和本體感覺
    • 運用神經肌肉電刺激器刺激肌肉,增加強化效果
    • 運用手法治療增加活動幅度

    常見問題

    李穎怡 物理治療師
    醫結網絡診所的物理治療師,理工大學物理治療系畢業,已修讀肌內效貼布證書和神經動能療法(第一級) 證書。現為香港空手道初級代表隊成員,能結合運動及物理治療的知識,為病人設計簡單有效的訓練計畫。
    讀者好感度(滿分5星)
    4.2
    按此評分
    emptyStaremptyStaremptyStaremptyStaremptyStar
    分享文章

    其他人都會睇埋…

    5月網誌讀者限定,以【FWDBLOG】優惠碼投保醫療保險可享首年保費3折!高CP值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