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多車多路又窄,平日路面繁忙、人車爭路情況屢見不鮮,行車情況容易混亂。近年交通意外事故新聞越來越多,根據運輸署的交通意外報告,2020年香港全年有15,298宗交通意外,平均每月約有1,200宗,但2021年截至11月便已有16,040宗,平均每月升至約1,458宗。
與此同時,香港交通意外死亡人數2020年就有96人,而香港交通意外死亡2021年截至11月為止的數目則為88人,至於因交通意外受傷的人數,由2020年算起至2021年11月,已高達31,790人1。交通意外頻生,不想駕著愛駒時出事,甚至成為馬路殺手,當然要認識和培養良好的駕駛習慣,減少致命交通意外發生的機會。
其實並不是P牌新手駕駛才容易釀出意外,作為一個負責任的駕駛者,就更應時刻謹慎;謹記基本安全概念,培養4大良好駕駛習慣。
開車時,每分每秒都應對四周環境保持警覺,但有些司機在駕駛時卻只把注意力放在前方,沒有旁觀左右,忽略了其他車輛動向和亂過馬路的行人。只管往前望,也容易培養出「先扭軚後打燈」的壞習慣,如碰上緊急事故,就更容易胡亂扭軚,最終誤己誤人令車禍更易發生。因此,行車時記得要適時「肩側視察」,眼觀四方。
另一個駕駛者應戒掉的不良心態,就是跟車太貼。香港的生活節奏急促,有時司機也在馬路上特別心急,喜歡貼著前車走,又或拒絕讓旁邊已打燈號的車入線。但若司機在天雨路滑或混亂的交通情況下沒有適當地控制行車距離,就非常容易導致車輛相撞。揸車時,謹記與前車保持最少兩秒距離,當前車需要突然減速或停車,後車就能有足夠的時間作出反應,避免碰撞。
交通意外數字高企,可能也跟司機的駕駛專注度有關係。駕駛時使用電話,或彎腰找尋物件等一瞬間的動作其實也會影響行車。司機一旦分心,便會減低行車判斷力,有機會導致煞車不及。駕駛時使用手提電話,亦會違反香港運輸署法例,違規者最高可被罰款二千港元2。
另一個P牌新手司機容易忽視的,就是開車前檢查功夫。作為愛車之人,應該培養一個定期檢查車輛的習慣,長期缺乏保養或沒能及時維修車輛,可能會間接提升路面出現「特別交通消息」的風險。而一個全面車輛檢查涉及不同驗車項目,包括安全帶、輪胎、排氣系統、燃油管、油箱電路、底盤狀況等。
以上檢驗項目怎樣保障駕駛安全?以輪胎為例,胎紋最好有深1毫米,並且起碼蓋過輪胎面四分三的寬度,不要待輪胎嚴重磨損才更換。平日揸車時亦要留意輪胎狀況,確保輪胎適量充氣,否則萬一緊急剎車,胎壓不平均會令汽車容易打滑失控,隨時又為路面多添一個交通意外記錄。
車禍新聞香港常見,大家如果想減少意外發生,除了戒掉上述的駕駛陋習外,新手司機也應該多注意一下各處的交通意外黑點。(交通意外黑點即在過去一年內,發生了6宗或以上涉及行人傷亡的交通意外或9宗或以上涉及傷亡的交通意外,或在過去五年內,發生了2宗或以上涉及死亡的交通意外。)
我們就整理了香港警務處2021年的交通報告,讓大家可更詳細了解香港交通意外的肇事分佈3:
翻查2020年的數據,在香港各區中,新界北的意外最多,並以大埔為首,共釀成逾千宗交通意外4。
另外,大家亦可到運輸署網址參考2021年第一季的43個交通路口黑點,以後路過這些位置時便應更加小心5。
有時即使小心駕駛,仍有機會遇上交通意外,更有可能因此嚴重受傷。針對遇上交通意外時的人身保障,富衛保險助您未雨綢繆,提供自心安意外保障計劃 (「自心安」7),當中包括市場首創的意外所造成的疤痕權益 8,可以在因意外受傷而留下疤痕的情況下,預支相當於原有投保額 20% 的意外死亡及斷肢權益一次。「自心安」設有三種保障級別,其中的「全心安」計劃級別就因意外受傷所招致之合資格費用9 ,包括門診、住院、手術、護理、物理治療、脊醫、跌打及針灸等費用作實報實銷的賠償;更提供永久完全傷殘權益10及特定情況下的雙倍賠償12。
交通意外除了有機會引致他人或自身受傷外,亦有機會損壞交通設施。以撞到公共財物如紅綠燈為例,意外發生後,路政署的交通意外處理方法,是會先派員來實地視察,再按維修工程合約,去計算出維修紅綠燈價錢,再向車主追討賠償。政府公物的交通意外賠償計算會按當下實際情況所需的人力及維修物料物價來作準6,實際金額不能一概而論。
至於發生意外後,最緊要就是保持冷靜,按以下交通意外處理程序做:
為防自己碰上意外後不知所措,各位新手車主們其實可預先做足準備,例如先安裝車cam,記錄行車情況,自動上載雲端,避免出事後進行交通意外和解時雙方各執一詞,亦可藉著投保意外保險為自己添加一份保障。網上投保自心安中的「全心安」計劃級別只須回一條簡單的健康問題11。計劃級別只須回一條簡單的健康問題11,立即為您及您的摯愛籌劃「自心安」的意外保障吧!
相關文章:
《 【運動減肥】屋企4大減肥神器 》
上述產品資料不包括保單的完整條款及受相關計劃之條款及細則約束,有關上述產品特點、保障權益及完整之條款、不保事項及主要產品風險詳情,請參閱富衛網站、相關產品小冊子及保單條款。
備註:
*職業類別劃分僅供參考並以核保決定為準。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不能詮釋為在香港以外提供或出售或遊說購買任何保險產品。市場上不同保險產品的條款及細則、不保事項和產品風險各有不同,除了在投保前瞭解清楚自身需要和負擔能力外,還要仔細閱讀保單檔以清楚瞭解保障內容及條款和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富衛金融有限公司、富衛人壽保險(百慕達)有限公司(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及其聯繫公司或各自的董事或雇員並不就資料的準確性、完整性或是適合任何特定用途,作出任何明示或默示的說明、陳述或保證。對於在任何因使用或依賴此文章引致的後果,富衛金融有限公司、富衛人壽保險(百慕達)有限公司(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及其聯繫公司或各自的董事或雇員概不負責並無須負上法律責任(包括第三者責任)。使用者應自行評估此文文章內容所載的全部資料或尋求獨立的專家意見。
有關保障權益及不保事項的詳細資料,請參閱產品小冊子及保單條款。
刊載於本網站的內容及資料經第三方醫療資訊供應商的專業認可。富衛金融有限公司(「富衛」)對資料之準確性概不負責。上述所有資料及分析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會被考慮為專業意見、建議、要約或遊說,因此不應據之作為投保決定。
注意:本網站之資料僅作參考用途,不應視作內容提及的任何產品或投資之建議或要約。富衛保留權利隨時更改及修改本網站載列之意見及資料,而毋須發出任何預先通知。如對醫學相關資料有任何問題,建議向適當的專業人士(如醫生或執業精神科醫生等)尋求獨立意見。富衛明確表明概不因他人使用或詮釋本網站載列的資料而承擔任何責任。相關保險計劃由富衛承保,並受保單相關的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參閱相關產品小冊子及保單條款的條款及細則。投保相關產品需經銷售和核保程序及規定,如有任何問題或疑問,可聯絡您的理財顧問或致電我們24小時服務熱線 3123-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