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住屋問題,可能會令年輕人的結婚年齡推遲。在遲婚比率趨升的情況下,生育的年齡亦因此而推遲,據政府於2017年的香港人口趨勢統計報告顯示,年齡介乎20-24歲的女性生育率在過去30年減少63%,而40-44歲女性的生育率則升183%。雖然熟齡父母或因希望有穩定經濟環境才生育,但由於較遲才起步,即使有一定的積蓄,在籌劃教育儲備時一樣要審慎部署,當中需謹記四大要點:
現今的教育選擇眾多,即使在本港升學,由公立學校、直資、私立、國際學校,當中的成本差別可以很大,例如直資中學每年學費為HK$38,280-HK$79,250;如國際學校則貴至少一倍,為HK$160,000-HK$197,220。
以香港直資學校6年中學課程為例,學費約需大約港元30萬至50萬,國際學校更需約港元100萬!若較理想的計劃是讓子女在大學階段才往外國留學,亦需預備超過 100萬港元儲備! 因此,應該先初步評估供養子女完成首個學位的支出,才能有效定下儲蓄目標。
香港直資/私立中學及大學每年學費 (參考資料)* |
|
直資中學 |
HK$38,280 – HK$79,250 |
私立中學 |
HK$59,000 – HK$208,000 |
國際學校 |
HK$160,000 – HK$197,220 |
香港大學學士課程 |
HK$42,100 – HK$86,118 |
英美大學學士課程 |
HK$272,000 – HK$439,000 |
另外,考慮將子女送往外國升學的父母,應問Where & When:
Where:往哪裡?
除昔日備受追捧的英美澳加外,另類選日本、荷蘭,以及盛產諾貝爾獎的主的以色列亦成近年熱本升學地,由於不同地方的生活指數大不同,父母可按自己的能力與孩子的興趣與能力去挑選升學地點。
When:何時送?
很多家長認為讓子女在高中、甚至初中時期到海外留學會較好,目的是讓他們早點學習獨立生活,以及打好外語基礎。子女在海外多讀一年書,所需的學費及生活費便會提升,家長必需要量力而為。
眾所周知儲蓄愈早開始愈好,因為準備的時間愈長,所取得的複息回報增長愈豐厚,如太遲起步儲蓄,每月便需要投放更大筆的資金以達成同樣的儲蓄目標 。因此,遲生育的父母更要加緊做好策劃。
任何投資者都要評估自己承受風險的能力,而單純的儲蓄雖然穩陣,但存款利率低,另外還要考慮通脹等會令儲蓄貶值的因素。家長可以考慮將儲蓄「兵分兩路」,一筆透過較穩定的儲蓄工具去達成基本的本地升學目標,另一筆則透過較進取但風險較高的途徑達成理財目標,讓子女在留學地區上有更多選擇。另外,實行了理財計劃後,父母要定期檢視及調整有關組合,如遇到市場變化,便應該考慮調整部署。
較遲成為父母的一群,往往步入中年時,子女才剛開始入學,加上香港的工作壓力沉重,不想患上都市病,便更要關注自己的健康。父母作為家庭的經濟支柱,如不幸患病,將會為家庭帶來重擔,甚至影響子女原定的教育計劃,所以除了醫療及危疾保險外,更應投保人壽保險,以保障不幸事情發生後,家人仍有足夠的經濟保障,應付子女的教育開支。
相比股票投資,坊間備有風險較低的增長型分紅壽險計劃,部分可以讓投保人定時提取金額以作子女教育經費,靈活以外更提供人壽保障。以Peter為例,與太太有經濟基礎後才生育,在兒子滿一歲1時選擇投保富衛盈聚未來壽險計劃(卓越版),在兒子1-5歲時每年繳交30,000美元保費,保單金額積存至兒子18- 21歲1,每年可從中提取現金72,000美元,4年共取288,000美元以作他海外留學學費及生活費之用,餘下的保單預期總現金價值(包括非保證部分)3,4,5可繼續滾存,以為將來作其他用途。
父母在選擇投保人壽保險以作教育儲備的用途時,可考慮揀選一些可預先指定後續被保人的計劃,以免原有被保人因不幸突然身故而無法讓保單價值繼續增長,讓財富得以傳承下去。
富衛盈聚未來壽險計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