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買醫療保險,唔通人人都想Claim醫療保險?」今時今日,好多人都會買醫療保險,無病無痛無須Claim錢,絕對是一種褔氣,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過往的供款在感覺上又好像付諸流水。 為此,我們往往站人生交叉點。醫療保險,應該買或唔買?我們要先認清社會現況是否讓我們能安心不購買醫保。
你肯定危疾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人生有很多目標,我們會趁年輕時開展儲蓄計劃以達成不同願望,但卻往往因此將醫療保障放到最後;部分人更認為自己年輕力壯而忽略了醫療及危疾保障的需要。事實上,任何年齡人士也有機會患上危疾。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數據顯示,香港2016年的癌病新個案,較2006年錄得23,750宗新症個案急增33%;粗略估計至2030年,患癌新症個案將較 2016年增40%。另外,乳癌亦有年輕化趨勢,有乳腺專科醫生指,20至44歲群組由2006年每10萬人約有22.3人發病、新增個案617宗,升至2016年的25.8人和690宗,接觸的個案年紀最小為23歲,致病原因或與新一代女性壓力大、高脂飲食或遲生育有關。因此,避免儲蓄計劃被突如其來的醫療費用拖跨,年輕人應該儘早為自己準備充足的醫療及危疾保障。
您的儲蓄夠應付醫療通脹?
通脹問題除了令我們的生活開資與日俱增外,醫療費用亦不斷攀升,2017年藥物及醫療服務物價指數的累計升幅分別高達38.6%及35.1%1,高於整體消費物價增幅。雖然香港市民可以選擇使用公共的醫療服務,但香港正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政府調查數據顯示,預期到了2064年,65歲或以上的長者佔總人口33%2,令公共醫療設施長期供不應求,在不幸患病時,醫療保險便可補貼部分醫療開支,攤分醫療費用所帶來的經濟壓力。
解除對醫療保險的疑慮
抗拒購買醫療保險的人,或會認為:
- 「如買醫保後從沒有索償,買醫保就似倒錢落海 」
醫療保險是實報實銷的,在不幸患病入院做手術時,便會慶幸自己有買醫療保障;相反,買了保險後,卻從來沒有索償,便覺得浪費金錢,感覺好像倒錢落海,甚至會勸導身邊的家人朋友不用買醫保。
- 一份保單供到老
醫療保險看似是長遠的承諾,要供至保單年期完結為止;如年期較長的保單,當投保人有穩定收入,繳交保費並不是問題,但一想到退休時或許要過著節儉的生活,卻要把保費供至保單年期完結為止,同時一般醫療保費亦會隨年歲而增加,再加上通脹壓力,屆時如果中途將保單斷供,年老後才失去醫療保障,更覺得不償失,故一早決定倚靠政府的醫療服務。
面對醫療保險,我們總是站在兩難之間,其實,坊間也有一些計劃,針對以上的兩個疑難,而富衛保險的「醫存保(優越版)」就是其一個選擇:
- 固定年期保費
假設投保人投保年齡為35歲,選擇20年供款年期,直至55歲便可完成供款, 毋須供款至100歲,卻能享獲保障100歲3,不用擔心供款至天荒地終老 。
- 保障與儲蓄兼享
除了為被保人提供保障外,保單亦備有儲蓄功能,保證現金價值讓你的保單資金增值及終期紅利讓你保單資金有潛在增值能力,如從無索償記錄,回本期可短至20年4。
- 指定危疾雙倍保障
若被保人不幸確診受保危疾(癌症、急性心肌梗塞或中風),額外危疾保障將全數支付住院權益、手術權益及其他權益的合資格費用直至到達每個受保危疾保障限額(相等於每宗傷病保障限額的兩倍)及受保危疾最高權益限額,而保單更會首先從額外危疾保障提供賠償,這樣便不會影響其保單的投保額、保證現金價值及非保證終期紅利。當累積醫療費用的賠償總額已達額外危療保障上限,他仍可於醫療儲蓄戶口內獲得賠償,直至達到投保額,保單將會終止5。
雖然醫療保險產品種類複雜繁多,但醫療保障對我們人生的理財計劃佔一重要角色,我們必需要問個清楚,為自己揀到最啱,不要因誤解而錯過投保的良機,因為當我們身體狀況大不如前時,才察覺到醫療保險的重要,屆時只會後悔莫及。
相關文章:
《【自願醫保】VS 傳統個人醫保 & 公司團體醫療保險?》
《【保險術語】醫保術語你又識幾多個?》
《【 2022最新】自願醫保扣稅攻略(附詳細例子)》
參考
- 2030年癌症人數料增4成(2018年11月21日)
- 乳癌年輕化 (2018年11月20日)
備註
- 香港政府統計處消費物價指數組2017年2月公佈之消費物價指數,以2007年消費物價指數計算。
- 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統計月刋《香港人口推算2015-2064》2015年9月公佈。
- 當醫療儲蓄戶口下已支付及/ 或須支付的住院權益、手術權益及其他權益的總賠償金額達到投保額之100%時,保單將會終止。
- 回本期假設被保人為非吸煙男性、下次生日年齡為30歲、延期醫療保障、供款期為20年 (基本計劃的投保額於計劃年期內維持不變及保費於保費供款年期內維持不變)、保額為125,000美元(無任何附加保費) 、已全數支付應繳保費、保單內没有任何欠款、保單期內未曾作出提款、未曾支付任何賠償或部分退保。 因保費總額為非保證,此回本期為非保證。
- 在支付身故權益、期滿權益及退保價值時須扣除醫療儲蓄戶口下之住院權益、手術權益及其他權益的支付金額,但額外身故權益、額外現金補貼權益、樂賞健康權益、投保額、保證現金價值、終期紅利(如有)及將來的保費不會受醫療儲蓄戶口下之住院權益、手術權益及其他權益的支付所影響。
以上資料為產品特點概要。產品資料詳情請參閱產品小冊子及保單條款。文章內容只供參考,富衛及其聯繫公司或各自的董事或僱員並不就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或是適合任何特定用途,作出任何明示或默示的說明、陳述或保證。對於在任何因使用或依賴此文章引致的後果,富衛及其聯繫公司或各自的董事或僱員概不負責並無須負上法律責任(包括第三者責任)。用戶應自行評估此文章內容所載的全部數據或尋求獨立的專家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