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住樓的供樓人士現在可以利用按揭利息扣稅,減輕負擔,稱之為「居所貸款利息扣稅」。是否有「供樓」就等於符合資格?最多有多少金額上限和年期?業權如何影響報稅?如果已婚人士或配偶聯名擁有物業的免稅額,與個人形式申報是否相同?如何申請「供樓扣稅」?以上問題本文為你一一解答。
供樓扣稅,亦即「居所貸款利息扣稅」,受惠對象屬於擁有自住物業的業主,目的在於讓業主可以把供樓利息的開支作為扣稅一部份,以減輕財政上負擔。你可以將自住物業的供樓利息作為扣稅之用。
「供樓扣稅」最值得關注的地方,為其高自由度。納稅人可自由選擇合適的課稅年度,從而扣除合資格免稅額,考慮因素包括加息周期、按揭餘額及年期,換樓計劃和入息情況等。
了解更多買樓懶人包:https://www.fwd.com.hk/blog/wealth/mortgage-application/
了解更多香港加息:https://www.fwd.com.hk/blog/wealth/interest-rate-hike/
並非「供樓」就代表符合資格,以下申請人、物業和貸款利息三類資格,需要全部符合才可以「供樓扣稅」:
「供樓扣稅」申請人資格需為此物業業主(唯一擁有人,聯權共有人或分權共有人)。假設你幫家人分擔供樓開支或長時間居住此物業,但沒有業權,便不符合供樓扣稅申請資格。
1. 業權如何影響報稅?1
1.1 如果你是唯一擁有人:當你擁有自住物業100%業權(以個人名義購入物業), 並將該住宅用作你的居所。在申請扣稅的課稅年度,免稅額可根據實際繳交的「居所貸款利息」計算,最高限額為100,000港元。
1.2 如果你是聯權共有人:當住宅物業業權與他人共同擁有,並有同等成分業權。你只可以申請扣除指定比例的扣稅額。稅務局會將按聯權共有人人數比例計算每人繳付的貸款利息最高扣除額。
假設物業是聯權擁有,在 2021/22 年度,每人各支付利息90,000港元 (即共180,000港元利息),每人可獲的扣除額為50,000港元。即以最高扣稅額100,000港元除以2。
1.3 如果你是分權共有人: 當住宅物業業權與他人共同擁有,擁有不同成分業權。稅務局會將分權共有人每位共有人的擁有權,計算其繳付利息比例,然後按各人的繳付比例,扣除該比例的稅款。
假設物業是聯權擁有,業主甲和業主乙分別擁有75%和25%業權,二人於2021/22年度,分別支付135,000港元及45,000港元的利息 (即共180,000港元利息)。前者可獲扣除額為75,000港元,後者可獲扣除額為25,000港元,扣除額是根據最高扣除額及他們對該物業擁有權的比例計算出來。
2018/19課稅年度開始,稅務局容許已婚人士及其配偶在個人入息課稅形式分開報稅。已婚人士可按照個人情況選擇以下較為划算的報稅方法:
2.1 如果兩人是分開報稅:一般來說,已婚人士及其配偶的應課薪俸稅入息是以分開評稅方式計算的。但假如夫妻聯名擁有住宅,各方仍可獲得「居所貸款利息扣除」和個人免稅額。稅務局亦會通知申請人各自可享有該項扣除的剩餘年數。
2.2 如果兩人是合併報稅:夫妻其中一方入息少於其個人免稅額和居所貸款利息扣除額的總和,以及兩方均有應課薪俸稅入息,便可透過合併報稅,將剩餘的免稅額和扣除額轉撥入息較高的一方,從而同樣獲得已婚人士免稅額。
注意在決定將薪俸稅合併報稅後,夫婦二人不能再選擇在個人入息課稅分開評稅。
2.3 如果提名配偶申請扣稅:如果夫妻其中一方為業主,而且在該課稅年度沒有任何應課稅入息、租金收入或者營業利潤,該方可以提名其另一半配偶,申報「居所貸款利息扣除」,留意提名需要每年重新申請。
2018/19課稅年度開始,稅務局容許已婚人士及其配偶在個人入息課稅形式分開報稅。已婚人士可按照個人情況選擇以下較為划算的報稅方法:
3.1 郵寄報稅申請「供樓扣稅」2
步驟 1) 於有關課稅年度的個別人士報稅表(BIR60)內須填寫第8.1部和第8.3部「利息扣除」。詳情請參考 個別人士報稅表 (BIR60) p.3 第8部分 利息扣除
步驟 2) 如申請涉及物業加按或二按貸款的利息支出,你必須填寫BIR60之附錄第9部分。詳情請參考 個別人士報稅表 (BIR60) p.6 第9部分 物業再次按揭貸款的利息支出
3.2 網上報稅申請「供樓扣稅」3
步驟 1) 在選擇報稅項目時,記緊剔選「利息扣除」下的「居所貸付利息」。
步驟 2) 在填報報稅表時,請選擇「扣除居所貸付利息」。然後填寫物業地點、所佔業權及有關按揭貸款的相關資料作扣稅。
稅務易eTax使用教學:https://www.fwd.com.hk/blog/lifestyle/etax/
除了「供樓扣稅」外,還有什麽措施可以扣稅? FWD富衛保險的更衛您醫療計劃(「更衛您」4)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自願醫保計劃的認可靈活計劃,以相宜保費提供實報實銷的住院及手術醫療保障,廣泛涵蓋一系列醫療費用,令你享有高達52萬港元每年保障限額,兼不設終身保障限額,並保證續保5至受保人100歲(實際年齡)。此外,「更衛您」4更提供一次性的醫療保障升級,於指定年齡將保單升級至較高保障的指定醫療保險產品6,而毋須重新核保或提交任何健康證明,彈性應對不同人生階段的保障需要。成功投保後,每個課稅年度申請稅務扣除,就你為每名受保人所支付之保費享有高達8,000港元保費扣除額7,保障自己及摯愛之餘亦可作申請扣稅作用。
上述產品資料不包括保單的完整條款及受相關計劃之條款及細則約束,有關上述產品特點、保障權益及完整之條款、不保事項及主要產品風險詳情,請參閱富衛網站、相關產品小冊子及保單條款。
備註: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不能詮釋為在香港以外提供或出售或遊說購買任何保險產品。市場上不同保險產品的條款及細則、不保事項和產品風險各有不同,除了在投保前瞭解清楚自身需要和負擔能力外,還要仔細閱讀保單檔以清楚瞭解保障內容及條款和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富衛金融有限公司、富衛人壽保險(百慕達)有限公司(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及其聯繫公司或各自的董事或僱員並不就資料的準確性、完整性或是適合任何特定用途,作出任何明示或默示的說明、陳述或保證。對於在任何因使用或依賴此文章引致的後果,富衛金融有限公司、富衛人壽保險(百慕達)有限公司(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及其聯繫公司或各自的董事或僱員概不負責並無須負上法律責任(包括第三者責任)。使用者應自行評估此文文章內容所載的全部資料或尋求獨立的專家意見。
有關保障權益及不保事項的詳細資料,請參閱產品小冊子及保單條款。
刊載於本網站的內容及資料經第三方醫療資訊供應商的專業認可。富衛金融有限公司(「富衛」)對資料之準確性概不負責。上述所有資料及分析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會被考慮為專業意見、建議、要約或遊說,因此不應據之作為投保決定。
注意:本網站之資料僅作參考用途,不應視作內容提及的任何產品或投資之建議或要約。富衛保留權利隨時更改及修改本網站載列之意見及資料,而毋須發出任何預先通知。如對醫學相關資料有任何問題,建議向適當的專業人士(如醫生或執業精神科醫生等)尋求獨立意見。富衛明確表明概不因他人使用或詮釋本網站載列的資料而承擔任何責任。相關保險計劃由富衛承保,並受保單相關的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參閱相關產品小冊子及保單條款的條款及細則。投保相關產品需經銷售和核保程序及規定,如有任何問題或疑問,可聯絡您的理財顧問或致電我們24小時服務熱線 3123-3123。